泰国乃佛门圣品的发祥地,可谓实至名归。不过依然有很多信士对圣品文化不甚了解,种类琳琅满目的圣品令人眼花缭乱,不敢随意恭请佩戴。现在介绍佛牌市场中一种各式各样的镶边贝壳型的圣品。可用于化解降头。
其实此解“降头”圣品已经流传了很久,起码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因铸制此圣品而闻名的高僧有数位,共分为两个派系,其一隶属瓦乃隆(Wat Nai long)龙普洛( Luang phuLot)一脉,其二是龙普汶( Luang phu boon)。这两大高僧乃泰国铸制此圣品之翘楚,而且铸製的手法和使用的经咒都大同小异。在铸製过程的初期,是很难辨识那是甚么东西,看起来就像是用小石子编製而成的橄榄果实。
这种从外表无法分辨的圣品,将之放在耳边轻轻摇动,细细地聆听,就可听出有一股清澈的流水声,那就代表这颗圣品的特殊之处了。假如听不到任何声音,那可能在里面的就是路翁或符管之类的圣品,以此作为辨认的方法。 表面像一枚贝壳,下面有呈网形的组织,这种圣品的名字就叫「必各」( Bea ket),「 必」在泰语意译为「贝壳」或螺,「各」意译为「解决或化解」。现在这种圣品已经慢慢流传开来,在港台和大陆等有华人的地方风行,他们还 给它取了一个非常恰当的称呼,那就是「挡降贝」。意为帮助拥有者抵挡降头所带来的侵害的神奇贝壳。
此小贝壳圣品的特殊功能繁多,泰国的信众起码都会佩戴至少一枚的挡降贝。佩戴挡降贝无需遵守任何避忌,因为它没有佛祖或高僧的法像,所以信众在任何时候或任何地方都可随身佩戴,不必为了避免触犯避忌而把它脱下来。
现在我们一起来细看挡降贝是如何铸造的,根据以前的古法铸製和现代的铸造方法,两者有很大的区别,从前材质难寻,必须花很多时间来张罗。
首先要准备的当然是贝壳,而且贝壳必须拥有三十二条齿叙,才算成为合格的材质,就好像人必须足三十二相才算是完美的人一样。接著就是水银了,以前很难购买得到水银,必须靠自己到山上採取黄种矿石,然后用大火将之烧红’就会流出白色的液体,那就是水银了。水银必须收藏在竹筒内密封。第三样就是寻找一种叫“康”(Kang)的黏土。此黏土不难买到,可是铸制挡降贝必须用有灵性的黏土,那要到哪里去寻找呢?唯一的方法,就是到火葬场当一幅棺木放在木堆上梵烧时附在边缘的黏土就会因遇热溶化而掉在地上,等火葬完毕,仵作会将多余的灰烬丢弃一旁,高僧们就会趁机把已结成小圈的黏土收集起来日后备用。最后一种材质就是锡片了,可轻易的在一般的五金店购买得到,将之切成小片后,然后在表面写上符咒。
降头破解圣品
于吉日之时,高僧就将备好的材质放在佛坛前,点燃香烛诵经加持一番,之后就开始製作法物了。首先将少量的水银灌入贝壳内,再用写满咒文的锡片将之密封。稍作修剪之后,供在佛坛上日夜加持,就此大功告成了。信众得到高僧们赠奉的挡降贝,是光滑的贝壳,必须进行加工方可佩戴。有些信众就使用铁线将之结成网般佩戴,后因铁线较硬很容易就将锡片黁损而导致经文脱落。后来改用绳子来编织成网型状,将整枚贝壳紧紧包裹住,就可令挡降贝不容易受到破坏。用绳子织网包裹的位置只是圣品的底部,贝壳光滑的表面是显露在外的。不过由于现代科技发达,挡降贝的包装已经变得五花八门,有镶金又有镶银的,非常标致,最近代铸造挡降贝的宗师就是龙婆遮( Luang pho cher),他是龙普汶传承的第三代传人,也是当今铸造挡降贝之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