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灯节,似乎是从中国的灯会和印度的灯节变化而来的。泰国和印度都在11月过灯节。过节前,人们清扫庭院,用棕榈叶、香蕉树干和灯笼把房屋装饰一新,并用香蕉叶做成能漂浮的小筏。
当黄昏来临之际,人们在河畔放出了小筏,每只小筏上都燃着一根蜡烛,缓缓地漂在水面。一根蜡烛代表一个愿望,如果你的愿望能实现,蜡烛就会燃烧很长时间。这一天,国王和王后也亲临河边,放出点着智慧之烛的小筏。
节日的夜景非常美丽,精巧的小筏被耀眼的烛光点缀着,悠悠地漂向大海,整条河都变成了“灯光闪烁的溪流”。此景堪与印度恒河的灯节之夜相媲美。
虽然,水灯节源于印度教,但是泰国人们却以丰富的联想把它与佛教传说中的的故事联系起来。据说一个印度国王想建起八万四千个佛舍利塔,但遗到魔鬼的干扰破坏,国王不得已只好求救于蛇王,蛇王答应了国王的请求,帮助他消灭了魔鬼,因而有水灯节就是为了纪念水下蛇王的功绩一说。
在所有的大众性节日中,泰国国王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员。国王或是他的代表左右着这些节日。而一些特定的王室典礼,一般的平民则是不能问津了。王室礼仪中,印度教的色彩比世俗节日更为浓重,其形式非常繁琐,必须按严格的婆罗门教规定完成。一个普通人死后举行火葬仪式,而王族则按印度教仪式行事。高棉王朝崩溃后,活跃于宫廷的婆罗门教徒从佛经中描述的复杂礼仪中吸取了一些新东西,因此,泰国的王室仪式又颇受了些佛教的影响。